在正确把握了领导同志意图开始草拟公文的时候,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确定好该篇公文的主旨句,并把它用简约宜读的语言在标题中表述出来。然后根据主旨句的需要,在已有的材料中,提炼出切合题意的基本观点,以及围绕这个基本观点而行文的各个分观点。如《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主旨的提炼就十分典型。全文有12个部分,即12个分旨,但都是依据主旨句“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围绕着全文的总观点“为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健全党的民主生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增强党的团结,巩固党的组织和纪律,提高党的战斗力”展开的。如第一部分“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开始就提出这部分内容的论点“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是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显然,这个论点,既是全文总论点的延伸和展开,又与主旨句的意旨十分贴切,在表述用语上亦前后一致。这样来提炼主旨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公文写作中效法。
其次,提炼公文主旨要着眼于全局,使具体的政策规定和理论观点,与党在一个时期的总路线、总目标、总政策吻合起来。因为撰写一份公文,制定某项具体政策,发表某种具体策见,对于全局来说,它总是一个局部,只有把它置于全局中加以衡量,使之与全局吻合起来,才能避免具体政策及其策见思想的偏颇,具体政策及其策见思想才不致与总政策、总目标发生抵触。
为了更好地从全局着眼,提炼好具体公文的主旨,要认真学习以至十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经常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揣摸、体会其决策的战略意向,体察政策调整方向的脉络。这样,在拟写某项具体公文时,所阐述的具体观点,就可以在全局中与总策见恰当地吻合起来。如果胸中无全局,夸大了具体策见的作用,就会冲击全局性的策见及中心工作;而具体的策见达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不能发挥具体政策服务于全局性工作的作用。如果胸中无全局,具体策见应该发布在前而未发布在前,就会贻误时机;具体策见应该发布于后,而抢在前面发布,就会打乱中心工作的步骤,造成全局性工作的被动。如果胸中无全局,不考虑具体策见与全局中其他部门策见的关系,应该联署发布的却单独发布,就会造成政出多门,影响党的总政策的实施;而过分强调具体工作策见从属于其他政策,也难以开创新局面,有损于全局工作。所以,公文写作在提炼主旨时,一定要将具体策见放在大局中去衡量,使具体公文的策见与党的总政策一致起来。
第三,提炼公文主旨要采用向前看的分析方法,使之具有超前性、发展性。制定政策的目的,是指挥和实施办理国家的公务,其策见如果没有预见性、超前性、发展性,是处理不好国家事务的。政策具有调整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作用,但这种调整,是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而不是让政策成为束缚人们行为的框框。这是我们提炼公文策见时必须予以注意的。如我们在制定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发表策见时,就要预见到实施这一政策后,农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置,如将会节余下大批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可以去做工,去搞乡镇企业等。预见到了这些,你的策见就有超前性、发展性,政策就能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要做到自觉地运用向前看的分析方法,提炼公文主旨,并非易事。它要求公文撰写人员在平时就要十分留心掌握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情况,诸如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经济形式,新的社会矛盾,人民群众新的社会需求等等。这样,有了丰厚的积累,在拟写公文提炼主旨时,就可以将这些新因素融入构思之中。同时,还要广泛接触、精心筛选、善于吸收新的观点。这样,才有可能在提炼公文主旨时,产生具有科学性、预测性的策见。
第四,提炼公文主旨,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使之具有辩证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治国治民亦无万全之策。但是,我们拟写公文,应该力求制定较为完善的政策,发布较为精辟的策见。这就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提炼具有辩证观点的策见。所谓比较的方法,就是在思索问题时,能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对任何事物都能从多方面分析、综合、比较,既要看到一般,也要看到特殊;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透本质;既能看到其利,又能看清其弊。在科学的比较中,经过综合分析,从而较好地确定公文的主旨。